FDA 早在1996 年8月就开始启动起草植物药的相关指南,后经广泛征求意见,几经易稿,2000 年 8 月 在 网 上 发 布 了《 植物药研发工业指南》草案,在此基 础 上,2004 年 6 月 9 日,FDA正式发布了《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 》(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)。该《指南》的发布,不仅对美国植物药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,也引起世界各国植物药相关管理法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,对于中国的中药与植物药企业的新药研发、进入国际市场也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。FDA 药的评价和研究中心(CDER) 于 2015 年 8 月17 日在网上发布了修订版的《植物药研发工业指南》(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Industry ,以下简称“植物药指南”或“指南”),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,经历一年多的征集意见和修订,2016年12月28日,FDA 网站公开了《植物药研发工业指南》的正式文本。在原版指南发布 12 年后,期间经过 2 个植物药 NDA 系统评价和系列 IND评实践,2016 版指南是其更新,充分研读指南对于植物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《植物药指南》对新药研究的启示
一般而言,从药品研发到走上临床,再到批准上市至少 10 年,进行一个新药研发,要考虑多方面要素,包括立项可行性(是否解决临床重大需求)、审评通过率、临床利用率、市场前景性,特别强调新药的优效性(不单纯是有效)和安全性。以下就从指南的指导价值,谈几点对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
2016 版指南的内容编写依据植物药新药研发逻辑进行,通过12 年的审评实践和申办者(研究者)的大量交流,结合当下实际问题(部分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Ⅱ/III 期临床研究),修订和新增了后期开发和 NDA 提交部分。总体而言,有增有修,保障了技术指南等法规文件的连续性和一贯性,同时因势、因时、因事而动,保障和顺应了法规的时效性。
可恶的是,没赶上云计算的甲骨文,不是迎头追赶,而是开始走上了四处碰瓷的道路,成为人人头疼的氓。
多年来,甲骨文频繁发起侵权,通过起诉对手来获取巨额赔偿费用,惠普、谷歌、苹果都曾被它告上法庭。
毫无疑问,在经营不善、营收持续下滑之际,甲骨文靠四处起诉侵权,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。
但必须要说,这种氓的行径是可耻的。
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埃里森竟然以“莫须有”的罪责,公开碰瓷中国。
2018年10月份,埃里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,公开表示:
“我认为盗用我们的知识产权为他们(中国)带来了巨大的优势……”
“不能让中国培养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,如果让中国的科技公司打败我们的科技公司,不久之后,我们的军事也会落后于中国,我们的经济也是如此,我们与中国存在激烈的竞争,我站美国队,希望我们能够获胜,我们可不想屈居第二”。
是的,你没有看错,这就是埃里森所谓“企业家精神”的本质:看到了中国相关IT企业的崛起,对甲骨文公司带来了挑战,担心公司的业务受损,就开始信口雌黄,口不择言。
僵化、守旧、脱离了具体的商业场景,这样的甲骨文公司必然衰落;固步自封,狭隘傲娇,这样的埃里森者,也必将被时代抛弃!
而敞开怀抱,拥抱,比如中国的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的云服务,却正在快速成长。
说什么盗用知识产权,说什么不帮中国培养工程师,这些狂妄自大、胡说八道的疯话,只会让中国企业更加发奋图强,迎头赶上和超越!
您好,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